泗溪因有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溪汇聚而得名。
泗溪木拱桥,古有“泗水回澜”之称。上、下木拱廊桥风格相似。相传为同一师徒所建。故称“泗溪姐妹桥”。为叠梁式木拱廊桥。
上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(1570),清乾隆十年(1745)重建,横跨东溪,总长41.7米,宽4.86米,高10.35米,净跨25.7米。桥台用花岗岩块石垒筑于两岸山崖之上,强度得以增加。桥由九节主拱骨纵向并列,并与横向拱骨用榫卯联成一体,形成木撑架式,在拱内又置三角形撑木三节,让桥面水平压力传递到桥台。除两端拱趾各自交撑在桥台上外,都通过构件纵横相贯,交叉搭置,相互承托,逐节伸展,形成完整的木撑架式主拱骨架。桥面铺木板,上建长廊式桥屋15间,当中三间高起为楼阁,两头通道均有石踏跺,桥面铺筒瓦,两头翼角飞挑。盘龙卧虎,斗角绕云,青龙翘须,颇有吞云吐雾之势。为了保护拱骨和梁柱,防止风雨侵蚀,两侧都装有风板。
下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(1671),嘉庆八年(1803)重建。位于上桥西北,相距有1公里,横跨北溪,古称‘北涧桥’,村以桥名,其构件、造型与上桥相似而稍大,长度为51.7米,宽5.37米,高11.22米,净跨29米,有桥屋20间。 二桥结构精巧,造型古朴,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典型的木拱廊桥。